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网上牧师杂志–中文版(简体), SCh Ed, Issue 45 2022 年 秋季

A ministry of…

作者: Roger Pascoe,博士,主席,
邮箱: [email protected]

I. 加强讲解式讲道:传讲新约福音,第四部分,比喻

以新约圣经故事为主题的讲道,不会像旧约故事那么复杂,但仍有几点释经和讲道技巧上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切便会来得容易了。

1. 经文选择。不论选择什么经文,都要将作者在该段经文中所要表达的信息表达清楚。我提议讲道时,整本圣经都要讲,而不是每个星期只讲些没有关联的经文。这样,我们便可顺理成章的将整本书卷的架构勾划出来,以后的讲台信息便可以循序渐进,起承转合,开始和结尾,都得到充份合适的处理。

福音书既是所发生事件的记录集,如要找出每部分的中心思想,我们不妨试找出事件的转捩点,例如地点的改变,听众的改变,信息的改变,或事件的改变。这都是很好的指引,将事件的起始和终点特显出来。另一个办法就是试问自己,在你采用的经文中,是否有一个完整,和清晰的专题信息要告诉听者。

通常,每次讲道,最好便是把一个完整的信息讲出来。但,如果信息太长,不能一次完成,那么以下的办法岂不更好 …

你可以:将整个信息分成数个段落来分别处理,每次信息只讲一个,这样每次讲章便可丝丝入扣;

或:在讲道中,将其中的重点点明出来;

或:利用经文中能够涵括全段信息的一节或多节经文,把其中要义讲出来。

不论你决定如何传讲信息(整个或其中一部份),都要注意你的讲解是和其他经文,甚或整卷书的意思没有抵触,或自相矛盾。写下你的大纲,你便可以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

2. 讲道系列。在某些情况下,福音书可以分成不同系列的讲道集,例如…

(1) 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7章)

(2) 约翰福音中的三个“七” …

a) 七个重要的对话(谈论)- 约3:1-21; 4:1-42 ; 7:53-8:11; 13:1-17; 18:33-19:11; 20:1-31; 21:15-25

b) 七个超自然的事迹(神迹)- 约2:1-11; 4:46-54; 5:1-14; 6:1-14; 6:16-21; 9:1-41; 11:1-44

c) 七个自我的宣言 (有关“我是”谁的句子)- 约 6:22-71; 8:12; 10:1-9; 10:10-18; 11:25-27; 14:1-6; 15:1-6

这样,你就可以忠于原著而无须将整卷书讲述一遍。

跟其他系列一样,我们无须跟随作者的编排次序,但在解释和应用上,仍要遵循福音书的脉络。高斯库(Godsworthy)提议“在编排分类的次序时,福音书的结构一定要放在考虑之列,因为内容可能是要在這結构上强调某些一连串的重点和要素。好像比喻或神迹这个系列,我们一定要它们在福音书中和目的和功用表达清楚。(Goldsworthy, Preaching the Whole Bible as Christian Scripture, 231)

3. 主题的连贯性。一如以教导为主题的文章,故事也是有主题的。主题句就是将全文中的神学观念写出来,通常一句说话便己足够。主题句(有时候被称为命题句)是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然后整篇讲章便可以围绕着这个思想而展开,这样便不会和所选经文,甚或整卷书卷的教训要义相违背。有时候福音书的作者也会坦白表达故事的主要意思(例如: 路16:13; 路19:10)。

4. 福音故事的讲道结构。就像其他体裁一样,对于福音故事构建你的讲道时,也要尊重经文的文学形式,以至于文学形式塑造你的讲道形式。就像每段经文都有自己的结构,讲章也需要有结构。经文的结构决定讲章的结构。因此,如同经文的文学形式(在此指故事的形式)决定经文的结构,经文的形式也决定讲章的结构。跟其他圣经的故事一样,福音故事的结构便是来自经文中的“行踪”(或称为“场景”)。

不论你采用什么方式来传讲福音故事(包括比喻),你的讲章在结构上,跟你其他的释经讲道无须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即是 有一主题句,将故事的大致意思概括简述一遍,然后加上讲道大纲,这样便可将故事要陈述的神学意义逐层讲述出来。

5. 对传讲以比喻为主的信息的一些提议。在传讲比喻的信息时,你可以采用以下 的方式:

(1) 用形式,例如:

(a) 布道式的比喻(例:太7:24-27)

(b) 天国的比喻(例:太13:1-9; 太13:24-30)

(c) 末世的比喻(例:太25:1-13)

(2) 用主题来分类,例如:

(a) 永生的预备 – 财主的比喻 (路12:16-21)和不义的管家 (路16:1-13)。

(b) 神喜欢拯救失丧的人 – 迷羊,失钱,和浪子的比喻 (路15:1-32)。

(3) 平行而有对比的比喻 – 即是那些具有相同意义,而用不同角度演绎 出来 的比喻。例如:神给我们不同恩赐去事奉祂:

a) 十个仆人和十锭银子的比喻 (路19:11-27)

b) 三个仆人和银子的比喻 (太25:14-30)

比喻的讲道应从这比喻要强调的信息开始(即是要描述某一个特别的主题),好让听众身同感受,处于故事的情境中(这样他们便有更深体会的认识),然后用一个现代的实际例子,来和这比喻作一和应,使听众产生共鸣。

这里是可以帮助你预备讲章时的一些问题:

(1) 比喻的整个主题 / 所要带出的冲击是什么?

(2) 这比喻是要说明什么真理?

(3) 听众是谁 – 门徒,群众,或宗教领袖?

(4) 听众身处其中,会发觉自己是故事中的那一个角色,和效应是什么?

(5) 这比喻在文字上是用什么方式表达?是用灵意式,还是喻意式。作用又是什么?

(6) 比喻是要说明一个比对,还是作一个比较?无论是那一个,它是要显示什么对比,或是要作什么比较,作用为何?

(7) 耶稣天国的比喻是要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8) 比喻在释经上会遇见什么困难?

(9) 比喻中渐进式情节如何帮助你讲道的进行?例如,富人和拉撒路的比喻 (路16:9-31) 是由两个完全不同的情景和对话组织而成:

(i) 属世生活(19-21)和永恒生命(22-23)的对比

(ii) 永恒赏赐和今世生活的对比(24-31)

另一个例子就是浪子的比喻(路15:11-32),这比喻是由四个场景组成:

(i) 分家产和远走他方(11-13a)

(ii) 陷入极端困苦和耻辱的生活当中(13b-16)

(iii) 醒悟与回转 (17-21)

(iv) 悔改及家人团聚(22-32)

(10) 这比喻和你目前的听众可以拉上什么关系?

当你作好释经功夫后,你便可以开始预备你的讲章。以比喻为体裁的讲道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伸缩性,所有常用的故事演讲技巧都可以用得着。这很简单,比喻的讲道只是说故事的一种,都是由开始,发展到问题的出现,然后达到高潮,最后达到终局,便完场了。

从比喻的多元性(包括内容,字面和灵意方面的多重意思,主题目标,及应用),和比喻本身的产生来看,最好的讲道就是采用一个开放式的态度,并加以一些创意,例如: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戏剧性的对话,或加插一些评论,甚或讲解时,用一些现代常用的短语,更具吸引力。

通常,比喻的效果,即俗称「致命的一击」,不到最后的情节,都不会显露出来。到那时刻,对比喻抱持相反意见的人也会融化在故事情节中。正因比喻将它的「致命一击」留待最后才爆发出来。讲道也应这样,非到最后时刻,也不要将比喻所要讲的教训爆发出来。

II. 强化圣经领导“和好的职事,第四部份(续前):教导神的儿女和神的工人和好(林后6:11-7:16)

本段「和好职事」的最后一次讨论。在本刊物前两期,我们从哥林多后书6:11-18(43期,2022春季)和哥林多后书7:1-4(44期,2022夏季),已讨论过经文中的起首三段:

1. 牧者教导会众要彼此相爱 (6:11-13)

2. 牧者教导会众要听从教诲(6:14-18)

3. 牧者教导的实际应用 (7:1-4)

在本期,我们会继续讨论下去 …

4. 牧者教导会众的背境及结果 (7:5-16)。很明显地,由2:14到7:4的一段经文是与2:13无关的经文,是一些题外话。我们试把这两段经文连在一起,看看当中要告诉我们什么。 ” 2:12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2:13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7:5们从前就是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也不得安宁”,故此,从2:12-13的意思来看,保罗是要解释因他在特罗亚找不着提多后,而身体又很疲累,故此他便离开了特罗亚往马其顿去,希望能在那里遇上提多,而他真的遇上了 (7:5-6)。保罗切望见到提多,因为他很想从他那里知道他和哥林多信徒的最新消息。更重要的是,保罗想知道他们在收到那封由提多亲自送去的“忧伤 / 悲切的信”之后的反应。在这段经文,他就是写着他在马其顿和提多一起,并听到提多的报告后,他满心欢喜的情形 (7:7-16)。

我们会问:“为什么保罗要用2:14至7:4这么长的篇幅来讲这些题外话呢?有人说,2:14到7:4的经文是从另一封信抄过来的,但我不同意这说法。亦有人说,这时因为当时的书信没有固定格式,写信的人想起什么便写什么。虽然这个可能性是有的,但我认为这封信并不是这样。虽然2:14至7:4节看似是一段题外话,但它要传讲的信息,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跟这封书信本身无关。而事实上,保罗特别写这段有关他和提多的相遇的事情,为他呼吁和指导哥林多信徒做了铺垫。保罗在写这段经文时,早已从提多知道了他们的情况。故此,这段题外话便告诉我们,一方面保罗是为着提多告诉他事情的而高兴;而另一方面,他仍有未尽的话要跟哥林多信徒说。神固然给每一位牧者在事奉上有喜乐和得胜的欢悦时刻,但同时也不乏挑战。

最后,保罗从提多那里得知那封给哥林多信徒的哀伤的信产生了以下正面的效果:

(a) 罗周围遭难的处境借着提多而大得安慰(7:5-6。 “5们从前就是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也不得安宁,周围遭患难,外有争战,内有惧怕。6 但那安慰丧气之人的神借着提多来安慰了我们。 到了马其顿,保罗身心灵所受的创伤仍是继续不断 (试比较4:8-9; 11:22-33)。他既是四面“”(可能是心灵上,也可能是肉体上的攻击),内有“恐惧”(可能是忧虑哥林多教会收到保罗和提多的信后的反应,尤其是当提多还未依着原定计划回来)。

牧者跟其他人一样,是会遇见灾难、别人的反对和忧虑。 “但神”可以改变一切。祂“安慰丧气之人”(参阅1:3-7;诗34:18),在此神就是安慰了保罗。在他满受内忧外患的困迫下,他就因着“提多来安慰了我”(6b),因为他知道提多安然无恙,和再次能跟他一起同工,尤其是在他正饱受别人反对和孤立无援的时候。如果在我们困难的时候,若得到同工的安慰和鼓励,对我们的事奉一定会大得裨益。

故此,使保羅沮喪的困境,因著遇上提多而變成大得安慰和美好的相聚。還有….

(b) 保罗为着他们的罪孽忧伤,但借着他们的回应,化悲伤为喜乐(7:7-13a)。“…不但借着他来,也借着他从你们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们;因他把你们的想念、哀恸,和向我的热心,都告诉了我,叫我更加欢喜”(林后7:7)。保罗从他们给提多的正面回应大得鼓励 – “…借着他从你们所得的安慰。”

保罗受安慰 (7:7a),因为提多及他所带去哥林多的信件得到很好的正面回应,提多又受到很好的礼遇,以及他们对提多使命的回应是积极的(即从他手中得到保罗的信)。这就是保罗喜乐的原因,他们的回应使保罗“更加欢喜”。

首先,他的喜乐是来自以下他收到的回应(7:7b):

(i) “…想念…。 ”他们想见保罗,想是要将事情弄好,和重修和好。

(ii) “… 哀恸…。 ”很明显地,他们为着发生的不愉快事件难过。

(iii)“…向我的热心。 ”他们和保罗之间的距离借着对保罗的热心而拉近了 – 他们愿意遵照他的教训去行,甚至替他辩白。

第二,他为着他们灵性上的回应而更加喜乐 (7:8-12)。保罗似乎正在犹豫如何处理一些的事情:“我先前写信给你们忧愁,我后来虽然懊悔,如今却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们忧愁,不过是暂时的。如今我欢喜 …”(7:8-9a) 在一方面,保罗好像是懊悔写了那封叫人“忧愁”的信,因为他不想他们难过。为什么?可能他不想他们过于敏感,也可能他害怕信中内容过于严厉,因而使他们觉得难过。又或者他正在两难之间。身为牧者,固然要正视问题的解决,但又害怕失去了他们。

这是一个牧者在遇见矛盾时,所常遇见的困难 – 就是知道应该如何处理,但又害怕被拒绝。只要“用爱心说诚实话”(弗4:15),不要“辖制”(彼得前书5:3)他们,更千万不要在怒中或以属灵长者的高姿态压制他们。保罗写信后,很高兴知道他们的忧伤只是暂时的,“过是暂时的”(7:8b),又因为他们的忧愁已变成懊悔 – “如今我欢喜,不是因你们忧愁,是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来 (7:9a)

为什么他们的忧愁变成了懊悔? “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7:9a”。他们为着发生的事情而忧愁(就是容让罪恶在他们当中,及他们和保罗之间的紧张关系),这忧愁是依着神的意思来的,也是从神来的。这不是一时冲动的懊悔,而是神在他们身上动了工。因着神的意思忧愁,他们便“不至于因我7:9c。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不是徒然的 – 不会有不良的后果,也不会使关系恶化(保罗为此很是为难),也不会使他们有什么损失,而却是补足他们所失去的。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好的 – 带来了希望,喜乐、恢复和好关系等。 “神的意思愁,就生出有后悔的懊悔,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愁是叫人死”(7:10)。这是使人和好的职事,带着一个目的,借着“神意思的”,可以叫人“生出有后悔的懊悔,以致得救

神意思的”比“世的”有一个全新的意义。属世的忧愁叫人死(参林后2:16),而神意思的忧愁却使人得生命。这就是两者不同的地方。属世的忧愁是由环境造成(损失、失败等);而神意思的忧愁是从罪而来。属世的忧愁引至关系的破裂,失望,甚至死亡(例如自杀);但神意思的忧愁则叫人得救、得着生命,心灵平安、满有喜乐,与人和好,与神和好。

<“神意思的忧愁”不是为着自己,而是向着神而来。 “因为神的意思而忧愁” – 即是“依着神的意思”(7:11a) - 从神而来的忧愁,就是回应神而来的忧愁。所以神意思的忧愁引致真正的懊悔 – 离开使我们与神隔绝的罪,借着信而归向神 – 与神和好,也与人和好。这种忧愁和懊悔就是我们得救的基础。

另一方面,“世的”是不可逆转的。它不可以使人重获已失去的。不可以逆转己做过的事情,不可以给人心灵上的安息和平安,更不可给人灵命的成长,而只给人苦毒,罪咎、失望和不安。但神意思的忧愁是为罪的原故而来的忧愁,继之便是悔罪,从而得救。无人会因他得着的救恩而后悔的,因为与神和好是好得无比的了。更重要的是,在你余下的一生,你再不会因着你过往所作的而处于一个追悔的境地。反之,我们得着救恩,与神、与人关系和好了,再不会遗憾下去。

但保罗和信徒谈道时,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引致“救恩”的懊悔来呢?他是说这些信徒的“懊悔”,会使他们“以致得救”。虽然他们都是得救的基督徒,他们现在的懊悔与他们当初得救时所表现出来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保罗在这里不是说他们起初得救,但后来丧失了,现在又重新得救。而是说他们的懊悔正是一个得救的人的应有表现,就是说他们已和神有绝对的和好关系。

使人和好的牧者只要看当中有没有神意思的忧愁,便可分辨出这是否真诚的懊悔。他处理矛盾的方式,就是要生出神意思的忧愁来,这样,(i)关系便不会断绝;也会(ii)生出一个永恒的属灵果子来。

保罗现在开始描述什么是依着神意思的忧愁(属神的)真正是怎样的;这会令人有什么改变;和真正的懊悔是怎样的。 “你看,你神的意思愁,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7:11a)。真正的懊悔可以生出一个全新的我。哥林多人现在就生出一颗热诚,要做神看为正的事的心。他们不再对他们中间存在的罪行置诸不理,更不会以此自夸,而是努力为神作工。他们如何在态度上表现出热心和殷勤来呢?保罗给我们几个要点 …

i) ”(7:11b) - 教会消除了当中的罪恶。

ii)“< 自恨”(7:11c) - 恨恶罪恶。他们正视罪恶,不再容忍罪恶存在他们当中。这正是我们应该作的 - 就是恨恶罪恶!

iii)“恐惧”(7:11d) - 恐惧神的责打,恐惧神的圣洁受到亏损,恐惧得罪了“神的工人”;恐惧他们的行为会引致的后果。

iv) 想念”(7:11e - 想念与神和好及与保罗亲自相见;去看望他,顺服他,及遵行他的教导。他们想念过往的日子及与神和保罗的密切关系。

v) “热心7:11f- 这可能是关乎他们从起初便应该做的,即是他们在教会中,如看见不法的事情,便应予以处分和纠正。渴慕过着圣洁的生活和顺服神。

vi) 责罚”(7:11g) – 对他们当中罪恶的处理。这是继“热心”纠正教会不法之事后而采取的行动。这和保罗在2:5-11所说的有同一意思,他们热衷于责备犯罪的人,但现在,他们须要饶恕这人。

vii) 真的,“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7:11h) – 或许这是指哥林多前书5:1所发生的事情,但保罗没有说明清楚。他们作了一些须要会众施加纪律处分的事情,这样他们便“不会沾污”,不会有份于这人所犯的罪。

在7:8,说完了那封令人不快(忧愁)的信后,保罗便开始解释他为什么要写这封信:“12我虽然从前写信给你们,却不是为那亏负人的,也不是为那受人亏负的,乃要在神面前把你们顾念我们的热心表明出来。13a故此,我们得了安慰。”(7:12-13a)

首先,他解释了为什么他从前没有写那封严厉的信。这是为着那“亏负人”的缘故 – 就是那位娶了继母,保罗嘱咐要赶出去的人(哥林多前书5:13)。他在教会中使多人受着极大的痛苦,但后来悔过了(哥林多后书2:1-8)。他没有写这封严厉的信亦是为着那位“受人亏负”的人 – 相信那是继母的丈夫。请注意,借着牧者的智慧和慈爱,保罗没有指名道姓的说出这人的名字 – 因为事情已过,不值得再旧事重提。他只用了“亏负人”和“受人亏负”的字眼便算了。

接着,他解释为什么他写了那封严厉的信。他写这封严厉的信,是在神面前,要将他们对保罗的顾念和慹心表明出来。这真的是这封信所带来的后果。这一连串的事件(他的信,他们的回应,对教会的影响,提多的回覆等)都让“们得了安慰

(c) 保罗夸奖哥林多教会的话是由提多的鼓励证实出来(7:13b-16)。 “13b并且在安慰之中, 因你们众人使提多心里畅快欢喜,我们就更加欢喜了。14 我若对提多夸奖了你们什么,也觉得没有惭愧;因我对提多夸奖你们的话成了真的,正如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也都是真的。”(7:13b-14)

虽然保罗和哥林多教会仍有一些未了的事情要待解决,例如他们不赞同保罗的使徒身份等(参10-13章),但在整段经文中,保罗一直都是采取积极的态度(他们的反应、提多的鼓励,和他的喜乐等)。保罗得知哥林多教会的情况,他深受安慰(尤其是他们对他那封严责的信的反应)。甚至在提多将信送到他们那里时,他们热诚接待提多,并使提多得着大大喜乐。

保罗给哥林多人的体贴和爱护是人所共知的。我们从来都不会察觉到,保罗虽受哥林多人的奚落,但仍对提多夸奖他们。他打发提多去哥林多,没有给提多半点哥林多教会的负面评价,也没有吩咐他去严严管教他们。而是他给他们一个正面的评价(夸奖),而这也被证实了,正如他向他们曾经说过的也都是真的一样。结果(i)提多对他们的爱加增了:并且提多想起你们众人的服,是怎兢地接待他,他的心就越发热7:15;(ii) 保罗对他们更放心:“我如今喜,能在凡事上放心”(7:16)。在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密切,及对他们更放心后,保罗便开始在八至九章,转到谈论捐输给耶路撒冷贫困信徒的话题上去。

III. 講道大綱

题目:学习基督的教训 –天国的宝藏(太 13:44-46)

主旨:寻找天国永恒的宝藏

中心思想:借着基督,进入天国,你就会寻到永恒的丰盛

要点一:有些人不经意间走进了基督天国的宝藏里面 (13:44)。

要点二:有些人努力寻找基督天国的宝藏 (13:45-46)。

Related Topics: Pastors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