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網上牧師雜誌 – 中文版(繁體), TCh Ed, Issue 24 2017年 夏季

2017年 夏季
作者: 羅傑.帕斯科博士(Dr. Roger Pascoe)
聖言宣講學院院長
(President, The Institute for Biblical Preaching)
加拿大安大略省劍橋市
(http://tibp.ca/)

C:\Users\Roger\Documents\My Documents\Institute for Biblical Preaching\Forms, Binder Cover Page, Logo\IBP Logos\IBP Logo.jpg

「增強在教會裡的講道與領導能力」

第一部份:宣講的大能(第七點)

「最後挑戰」

A. 大大的諷刺:神的大能在軟弱的人中彰顯出來

宣講的第一個大諷刺是神的大能在我們這些軟弱的人中彰顯出來(參哥林多前書2:5)。使徒保羅刻意不以一位口才了得的人來到哥林多,或以人的智慧宣講。因他到哥林多並非要以雄辯或他個人的智慧去影響他們;而是要把神託付他的信息:「神的奧祕」(哥林多前書2:1)和「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哥林多前書2:2)向他們宣講。因此,他在哥林多時「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哥林多前書2:3)保羅又軟弱、又懼怕並非因人的反對或嘲笑,而是避免展現他個人的智慧與成就,而使福音失色。對於保羅來說,他的「軟弱」是他的個人能力和教育,他不願意這些導致人相信傳道者而非信息。

保羅對他自己軟弱的警醒,使聽他所宣講的人,只能歸納為從神而來的信息,並非出自他本人。保羅的信息不含人類的智慧和委婉的言辭(哥林多前書2:4),所以人對福音的回應明顯是「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哥林多前書2:4)。憑著信回應的人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哥林多前書2:5)。

宣講的第二個大諷刺是神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保羅在肉體上有根刺,保羅曾求神叫這刺離開他,但遭神拒絕了。我們不知道「那根刺」到底是甚麼,但那並不重要。重點是:人若有一些暫時性的軟弱,但他的宣講卻充滿大能,這展示神的大能在人的軟弱中顯得完全。神使用我們的不足與軟弱,證明了我們所宣講的,是從神而來的大能,而非出於傳道者。

面對這情況,我們的反應應如保羅:「所以我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9)換句話說,我們要自願讓路,並要認清自己的弱點,好叫神的大能可以透過我們顯露出來(另參哥林多後書4:7的相同原則)。

只有當傳道者完全倚靠聖靈,從聖靈得力和得指引,並且不著重個人榮辱,只尊主為大,聖靈才能大大使用他。亦只有當我們退到後面和我們的人類弱點曝露,聖靈的大能才會透過我們發揮出來。

那些嘗試用聰明的方法,甚或哄騙技倆來傳福音,他們實際上是低貶了福音的能力,把聽眾拉向自己。傳道者必須明瞭我們只是從屬於主和祂的信息,「若離了我(基督),你們就不能作甚麼」(約翰福音15:5)。只有在我們對主恭順,神才喜悅讓祂的大能透過我們作工。這是神的大能在軟弱的人彰顯出來的諷刺。

宣講的第三個大諷刺是我們不是傳自己(哥林多後書4:5)。「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我們只是傳揚耶穌基督為主的僕人。宣講的內容不是自己,而是祂 – 主耶穌基督,祂是那位受膏者、救主、高於萬有的那位。我們只是傳揚祂的奴僕。我們所做的是「為主耶穌」而做的。從事這事工的人,若在宣講中令自己惹人注目,他們並不是「為主耶穌」作工的真實可靠的牧者。

諷刺背後和隱含的信息:神是至高無上的,而我們卻微不足道。宣講的重點是要讓人認識神應被敬拜、愛、稱頌和信任,而非傳道者;讓人看見基督,而非傳道者。縱使傳道者軟弱,透過他,主大有能力向祂的子民說話,達至人信靠神,而非信靠人。

B. 最嚴重的問題:「傳道者的驕傲」

假如傳道者心生驕傲,技巧上的恩賜,將成傳道者最大的障礙。當傳道者專注於技巧,而不倚靠神的時候,傳道者本身會成為福音的障礙,這是常見的問題。神給人的恩賜可以成為人最大的累贅和妨礙。驕傲使傳道者使用自己的屬靈恩賜來尋求自己的榮耀(參約翰福音7:18),而不是尋求神的榮耀。傳道者不應尋求或接受人的稱頌,應引導人稱頌神。

傳道者可以憑藉他們所擁有的恩賜而得到人的讚譽。可是,若他們希望得到宣講的大能,他們絕不可吸引人到他們那裡去,並榮耀他們自己;應把人帶到神面前和榮耀神。我們必須「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馬太福音6:33)。我們需要讓神完全充滿我們,成為神信息的流通管子,使信息傳給他人,自己絕不成為障礙,與基督完全一致。當我們充滿了對神的覺醒、對神的熱忱和被神的話語完全充滿時,我們便能做到。

我們需要單純地、用全力傳揚福音。這與保羅所表述向著標竿直跑(腓立比書3:14)的原則相同,那就是完全奉獻給傳揚福音,完全投入神呼召我們所作的工。不管我們的信息或我們個人被接納或獲得讚許,我們都不偏離神對我們的呼召,順服到底;為傳揚福音全然燃燒。

基督的十字架,是對付傳道者的驕傲的方法。基督的十字架解決傳道者的驕傲問題,因為它讓我們認清我們只是罪人,並沒有甚麼可獻給神;只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成為我們的義,使我們得到神的接納。

那盼望讚賞的「舊人」已在十字架上死去,「新人」已誕生(參腓立比書4:22-24)。透過十字架,我們「便當捨己」,並且跟隨基督。擁抱基督的十字架,我們把自己全然交給神,讓祂掌管和使用我們的生命;而不是仍由自己作主。透過十字架,我們在聖靈的大能這新的權勢下。舊人已在十字架上被釘死,在基督裡,我們成為新造的人(參哥林多後書5:17)。

要帶有能力地宣講,傳道者必須每日來到十架前,承認自己微不足道,而基督是至高無上的,我們只在基督的十字架裡誇口(參加拉太書6:14)。從基督的十字架得到宣講的能力。我們唯一可誇口的,就只有基督的十字架和我們的順服。要達至與基督與和祂的福音完全融合在一起,我們要「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加拉太書2:20)

論結

假如大大的諷刺在於神使用或透過人的軟弱以展示祂的大能,又或許傳道者的驕傲是宣講的大問題,那麼,你或許會認為傳道者無可避免要忍受不安全感或自卑。不過,情況並非如此:

諷刺是宣講時要完全倚靠神,那是需要強大的個人安全感。當我說個人安全感時,我所指的並非驕傲,而是在神裡的平安和安全感。假如傳道者的宣講與神的大能透過人的軟弱展示出來的情況吻合,並且他的老我已死,活著的是新我;向罪死了,向神而活。那麼,他需要個人的安全感。

縱使情況是恰好相反,不安全感和自卑在傳道者中普遍存在。假如個人不安感使你受苦,那便難以移除自我,讓神掌控。出現不安、感到不滿足是人把自我放在首位。這也是驕傲和自我中心的一種表現。

人若要尋求人的認可,宣講事工與他無份。我們的安全感必須出於知道我們得到神的認可,得到神的恩賜和神的呼召,從神得力和我們是神所愛的。只有當我們內在意識到我們的安全感在神裡面,並且靈裡感到平安,我們便可為神大有能力地宣講;因為在這情況下,我們不再注視自己,我們的注意力完全放在神身上。

忠心為神作宣講可以導致人的排斥,因此傳道者需要有健康的自我形象,情感穩定和在基督裡的安全感。我們愈明白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和我們得到神的認可,我們愈能完全倚靠神,而不倚靠自己。

C. 大挑戰:「宣講時刻」

當我們步上講壇宣講,便是宣講時刻。在這刻,我們面對會眾,別的一切都漸漸退去;假如這刻我們沒有得到從上而來的能力,沒有被聖靈充滿,我們就會感到不知所措,我們完了!我們的努力白費了!這是絕對真確的時刻,我們面對是否從聖靈得力的嚴峻考驗。

在「宣講時刻」我們站在講壇面對生命中最奇妙的工作,我們會感到自己極度軟弱與不足,並且完全倚靠神。這時刻,神在聚集的人群中充滿權能地工作。這時刻也是我們完全倚靠聖靈,感到神與我們同在。

當宣講者帶恩膏宣講,明顯的果效會在會眾當中出現。會眾會感受到傳道者的不一樣,因他放下自己,在聖靈的大能裡宣講,奇妙的事情在他身上發生 – 傳道者和神的話語完全融合,憑著神的大能,把精粹傳達給神的子民。當宣講者帶恩膏宣講,對聽眾有實際的影響。神透過他的僕人工作,使神的道和聖靈的工作產生果效。

聖靈的大能同在,使人安靜下來,並專注於神透過傳道者所述說的信息,而不是專注於人。人被引導到神和祂給他們的信息。但這並不意味帶有恩膏的宣講會被人欣然接受;但卻有唯獨從神而來的能力,並可信賴,在人的生命中產生效力。最終,會眾會為這樣的宣講感謝神。

第二部份:講道的準備

「講章的編排」

A. 按目的編排講章

傳道者宣講的是講章的「內容」,而「目的」是傳道者希望講章所達成的果效。信息其中一個普遍的目的是希望推動人行動起來:讓聽眾為某些事情不管是贊同或反對,在內心或行為上有所行動。所有的講章應推動聽眾作出回應,並採取行動。聖經使用「互相勸勉」意即把我們從中所得的化為行動。

宣講的信息有三個特定的目的:

a) 激勵:打動人去推動他作某事(雄辯者的工作)。保羅告訴提摩太「將神給他的恩賜如火挑旺起來…」即激勵他使用他的恩賜,讓那團火成為活火。

b) 告知:教導(教師的工作)。保羅常說:「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他的目的是教導他們。耶穌曾說使用比喻的目的,是叫有些聽的人明白,而有些卻不明白。同樣地,祂的目的是教導。

c) 說服:使人接納論點(律師和政治家的工作)。「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這裡的目的是要說服他們。

大部份的信息都以上面三項的其中一項為主要目的(其餘的扮演次要角色),選那一項則要視乎會眾需要激勵、教導或說服。

設計你的信息來達成你的特定目的

有效率的釋經講道家為達成特定目的和整體目的而作出準備和宣講。這裡有五條問題,在預備講章時,你需要自我發問,能給你協助。

(1) 「我的講章內容是甚麼?」

(2) 「我為何要預備這講章?」當然不是又到了星期天,又或是為了使自己愉悅。原因必然是為了神和改變會眾。

(3) 「我希望宣講有甚麼果效?我的聽眾認識甚麼?做些甚麼?有甚麼改變?我希望他們作出怎樣的回應和行動?」

(4) 「我如何能最有效達成我的特定目的?」是激勵、教導,還是說服?

(5) 「我如何能最有效達成我的整體目的?」怎樣推動他們採取行動?

以目的來主導你的講章。符合聖經的宣講除了經文以外,其他都在掌控之內。

目的主導選取或捨棄內容。緊記只包含與目的相符的內容,這可節省你搜尋釋經書的時間,因為釋經書包含很多重複的內容,並且有很多很好的研究,但它們卻與你的目的無關。任何與目的無關的,縱使是有趣的或準確的,都應捨棄。

目的主導結構。你的每個重點,都要反映你的目的。每篇信息都應以標題,清晰地把內容分為一系列的議題和應用,就是聽眾沒有接收到比標題更多的信息,也能明白你的信息。如此表達重點,能讓人最少得到一項聖經真理和它的多項應用。

目的主導表達方法。這是關於你怎樣表達你的信息和怎樣應用信息。

結論:

內容和發表方式是傳道者達成神授予的目的的途徑。保羅說宣講是得到神差遣去傳揚救恩(哥林多前書1:17-18)。猶太人認為這是公然的侮辱而不接受這信息;外邦人則認為是愚笨的而不接受。儘管如此,這是他傳的信息(哥林多前書2:1-9)。

為何宣講不為人接納的信息?因保羅倚靠聖靈而非倚靠自己的能力。對於猶太人和外邦人來說,按理性或文化都令人極其厭惡;但卻為神所接納來達成祂的旨意:「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哥林多前書2:5)

傳道者的宣講必須達成信息的目的,可以透過激勵、教導或說服,並且推動人採取行動。假如你知道神在信息中的旨意,這會引導你怎樣組織你的信息和怎樣發表它。

B. 有創意地編排你的每篇講章

1. 安排

宣講既是藝術,也是科學。從科學角度來說,宣講包含經文文本的研究,它說了些甚麼與及其含意。藝術角度則是講章的表達方式:怎樣把研究所得,用既長知識,又具說服力的方法表達,這需要創意。講章的安排要讓聽眾容易明白,並且遵循。

2. 措辭

措辭影響含意。有創意地選擇你的措辭,使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是公開演說慣常使用的。例如:約翰·費茲傑拉爾德·甘迺迪總統的短語:「不要問你的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問你可以為你的國家做什麼。馬丁·路德·金演講時說:「我有一個夢想…」這些短語都深深印在你的腦海裡。

3. 詞彙

詞彙的選擇對溝通有莫大的影響,要選用能促進溝通的詞彙。詞彙可能是技術性的(例如學術或神學)、簡單的,或是對話。不過我的忠告是不要用俚語、絕不可使用粗鄙的,總要精煉、高雅;並且要留意詞彙之間的細微差異,選用精準的字彙。

4. 文學特色

講章的文學特色影響聽眾對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以下是四項必須的文學元素

1) 清晰。假如你的句子含混,會使聽眾混淆。如果傳道者抓到了經文的意義,他需要選用能正確傳遞這些意義的字與詞。

2) 簡潔。你使用愈短時間便可充足地、清晰地表達你的看法,你的聽眾愈能專注和接納你的指示。

3) 有條理。每個思想之間的轉接用語能使講章有條理。它們可能是過渡句子或詞語,也可以重複重點來過渡至下一點。

4. 一致性。(a) 講章各部份都和主題相關,並且(b)支持講章的論點,便能達至一致性。

第三部份:靈修性釋經

「福音的理解」- II (哥林多前書3:1-4)

歐德福(Dr. Stephen F. Olford)

引言:在這幾節經文保羅仍然討論有關福音和對福音的理解的問題。他預測有人會問,人如何知道聖靈始化、亮光和解釋,並且在嬰孩期對神奧祕的事的理解。保羅以信徒生命仍舊屬肉體,而非屬靈作答。他並指出仍屬肉體是導致基督的教會分裂的根源。他叫我們留意屬肉體的基督徒的三個特徵:

I. 屬肉體的基督徒的分類

「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血氣,在基督裏為嬰孩的。」(哥林多前書3:1 不要忘記保羅在第二章結束時,已帶出地上的三類人:

1) 屬血氣的人。「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哥林多前書2:14) 屬血氣的人是未重生的人。他是在罪孽裡生的,在他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5) 他可能是有文化的人,優雅和曾受教育;但改進都只在他本質之內,他仍缺少了神的靈,從福音的角度而言,他仍是失喪的,這是屬血氣的人。

2) 屬靈的人。「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哥林多前書2:15) 屬靈的人不單擁有實質的生命,還有屬靈的生命,他有兩種生命,因他出生兩次!其一從亞當而生;另一從基督而生。屬靈的生命需要屬靈食物的餵養,按其本質成長至完全。因這生命的本質是屬靈的,所有成長都是屬靈的。

屬靈生命最重要的地方是成長。毫無疑問,我們都曾遇到看似沒有成長的人,他們的屬靈生命明顯地停滯不前;沒有和基督相遇的新經歷。這情況確實可悲。

我們會問:「我們能自行產生成長嗎?」答案是「不」。不管實質生命或是靈命,成長的能力都在乎我們內在的本質。唯獨神能叫生命成長。與此同時,有一些條件會促進我們成長。我們被勸勉「…在我們主 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3:18) 簡而言之,我們在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裡得到激勵而成長,透過遵行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真理,努力成長。當信徒所行滿足這些屬靈成長的定律時,他會被聖靈充滿。這是正常的信徒生命。

3) 屬肉體的人。「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血氣,在基督裏為嬰孩的。」(哥林多前書3:1, 3) 理解屬肉體的基督徒特徵,最重要是留意保羅在第1節和第3節使用「屬肉體」這詞的分別。首先,這詞表達「參與肉體本性的行為」;在別的經文使徒保羅使用了「情慾」這一個更嚴厲的詞語,那經常指向生命受制於「肉體本性」,而非由神的靈掌管。如威廉·愛德威·范隱W. E. Vine 說:「第1節,哥林多信徒沒有長進,他們並非反對屬靈事物,他們只是『嬰孩』。在第3節,他們有嫉妒紛爭,隨從情慾以致犯罪,這源於人類腐敗和墮落的天性。」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屬肉體的基督徒,他們的靈命相形見絀,在靈命旅程中常被打敗。你是哪一類基督徒呢?你是屬世的人、屬靈的人、還是屬肉體的基督徒呢?哥林多教會大部份是屬肉體的基督徒,因此保羅繼續討論:

II. 屬肉體基督徒的領悟能力

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因為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哥林多前書3:2)屬肉體的基督徒領悟能力少得可憐,局限於嬰兒配方。保羅以只能吃奶和吃飯作對比。使徒極渴望能餵哥林多信徒「吃飯」,但卻不可以。另一書卷指出:「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希伯來書5:14) 換句話說,飯和乾糧是給屬靈的,給那些成熟的有分辨善惡的能力的。另一方面,屬肉體的基督徒只能吃奶,他們的能力局限了他們。他們不能:

1) 領會「飯」(神的道高深的學問)「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血氣,在基督裏為嬰孩的。」(哥林多前書3:1 在這節經文中,雖然使徒使用「弟兄們」這親暱的稱呼,略為緩和氣氛,但他仍明明白白地指出,他是向沒有能力領會「神奧祕的事」的人說話。對於傳道者來說,沒有甚麼比會眾仍是沒有長大的嬰孩那麼令人氣餒和沮喪。現今的基督徒,很多情況相同:得救多年,但仍須吃奶,如同首天信主模樣,用嬰孩衣飾裹著,他們樂於接受那些被稱為受歡迎的傳道者給他們用水稀釋的奶,若給他們奶或飯,便不能領會。因欠缺成長和神公義的道,他們未能分辨真理。因此,屬肉體的基督徒也欠缺下面所述的能力:

2) 不適合吃「飯」(神的道高深的學問)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因為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哥林多前書3:2)屬肉體的基督徒未能領會真理,因此真理不適合他們,亦不能應用真理,這絕對是悲劇。這情況在希伯來書完美地展現:「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希伯來書5:13) 「仁義的道理」暗指對完全成長的基督徒的教導,而「不熟練」則代表欠缺應用神的道的經驗,這和保羅在提摩太後書2:15所說的恰好成對比,他說:「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請你告訴我,你在領會和應用真理上是否很失敗?過了多年所謂教會生活,你在仁義的道理上是否仍欠缺經驗或仍不熟練?若是這樣,你自認是一名嬰孩。這最少是一場大悲劇。

噢!假如你能從天堂的角度看自己,你今天便會處理你屬肉體的問題!你會努力奮鬥,在聖靈的大能協助下,你會成長,成為蒙神喜悅的屬靈基督徒。在結論之前,我們必須思考屬肉體第三方面的問題:

III. 屬肉體基督徒的行為

你們仍是受血氣支配,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受血氣支配,和未被重造的人一樣嗎? 因為有人說『我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一般人的樣子嗎 」(哥林多前書3:3-4)這經文索造了一幅經典的屬靈嬰孩畫面。保羅告訴我們無法成長的信徒,行事為人都屬肉體。以下是他的行為特徵:

1) 不健康的欠缺感。「…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受血氣支配,和未被重造的人一樣嗎?」(哥林多前書3:3) 「嫉妒」即「失去控制的熱忱,容易導致妒忌。」保羅是多麼準確啊!我們都知道有些孩子若不是人們注意的焦點時,總感不滿和嫉妒。同樣地,這些哥林多的嬰孩,為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傳道者而互相嫉妒,因如此的英雄崇拜旨在吸引人注意自己,使徒傳講的信息變作次要,他們只重視是否能成為教會的核心,這是何等的屬肉體和充滿情慾啊!

2) 不健康的不和。「…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受血氣支配,和未被重造的人一樣嗎?」(哥林多前書3:3) 「紛爭」在這裡指「激辯」,或如菲利普斯(Phillips)解釋作「吵嘴」。假如你留意嬰兒室裡面感到不滿的嬰兒,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出現不和與紛爭;在教會裡亦然。只要有拒絕成長的,便會出現激辯和吵嘴。每一件事情、每一位事奉者,都引發爭議。

3) 不健康的分裂。「…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受血氣支配,和未被重造的人一樣嗎?因為有人說『我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一般人的樣子嗎 」(哥林多前書3:3-4) 雖然「分裂」這詞在好些文本中沒有出現,但從內容清晰可見。 保羅道出這些屬肉體的基督徒搞小圈子,不以基督為中心,使教會分裂。他們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哥林多前書1:12) 試想一想,他們把基督降格,與人看齊;他們不以基督就是那一位、真正團契的唯一中心!在教會裡分黨派並非新事,不論是保羅那年代或現今世代,這都是靈性上不成長的表現。

你的生命特質有否屬肉體的痕蹟?在你的圈子內,你可有製造不滿、不和或分裂?這些屬肉體的特點使人何其厭煩!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經常遇見它們!

結論:當我們用這篇註釋的亮光來察看我們自己,我們是多麼希望成長,直至我們脫離屬靈嬰孩期。無怪乎保羅宣告:「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哥林多前書13:11)

你可準備好現在就接納這意見?你會像成年人說「好的」,還是小孩氣地說「不」?

第四部份:講道大綱

要聆聽這幾篇英語講道,請點擊連結: Link 1 - 約翰福音13:4-5, Pt. 4; Link 2 - 約翰福音13:6-11, Pt. 5; Link 3 - 約翰福音13:12-13, Pt. 6; Link 4 - 約翰福音13:14-17, Pt. 7

標題:為門徒洗腳

第一點:我們必須明白真正服事的基礎(1-3)

(上期己包含這一點的聆聽信息)

1. 從認知而來的信心,是真正服事的基礎

(1a) 知道我們要往那裡去,並且知道那道路 (1a)

- 「耶穌知道祂的時候到了…」

(1b) 知道我們是誰和怎樣配合 (3a)

- 「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祂手裡」

(1c) 知道我們從那裡來,要往那裡去 (3b)

- 「耶穌知道…祂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

2. 真正的服侍由愛推動

(2a) 從愛的對象表現出由愛推動 (1c)

- 「愛世間屬自己的」

(2b) 出於愛,會把愛延伸 (1d)

- 「祂既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第二點: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真正地服事(4-11)

1. 在我們與人接觸時的表現(4b-c)

2. 在我們為別人所做的事上(5)

3. 我們與別人相處的態度(6-11)

(3a) 有禮貌地對待那些反對我們的人(6-8)

(3b) 耐心地對待那些誤解我們的人(9-11)

第三點:我們要仿效真正服事的本質(12-17)

1. 緊記基督是我們的主(12-13, 16)

2. 按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互相服事(14-15)

3. 實踐我們所宣講的(17)

Related Topics: Pastors

Report Inappropriate Ad